-
丘成桐
丘成桐
丘成桐(Shing-Tung Yau,1949年4月4日-),出生于广东汕头,祖籍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博士研究生毕业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美籍华裔数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曾被纽约时报称为“数学皇帝”。
1969年,毕业于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1971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博士。曾与R.Schoen合作解决了正质量猜想,与郑绍远合作解决了实Monge-Ampere方程的Dirichlet问题并对凸超曲面问题——Minkowski问题给以完整的证明。发起并组织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1年至1985年获得了维布伦几何奖、菲尔兹奖章、麦克阿瑟奖等荣誉;1987年任哈佛大学讲座教授。1993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0年获得有“数学家终身成就奖”之称的沃尔夫奖。2018年7月2日,丘成桐被授予“马塞尔·格罗斯曼奖”,是首个获得该物理奖项的华人数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最高数学奖菲尔兹奖的华人,也是继陈省身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2023年5月30日,获2023邵逸夫数学科学奖。
丘成桐的儿子是丘明诚、丘正熙,父亲是丘镇英,弟弟是丘成栋。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人物经历
3 荣誉表彰
4 社会任职
5 个人生活
6 人物评价
7 人物争议
8 轶事典故
基本信息
中文名:丘成桐
外文名:Shing-Tung Yau
代表作品:紧凯勒流形的里奇曲率、复Monge-Ampère方程
职业:数学家、教育家
主要荣誉:1982年菲尔兹奖(世界数学界最高荣誉)
2010年沃尔夫数学奖
1997年美国国家科学奖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3邵逸夫数学科学奖
主要成就:证明了卡拉比猜想、正质量猜想
以他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学中弦理论的基本概念
毕业院校: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担任职务:清华大学讲席教授
母亲:梁若琳
其他亲属:丘创兆(高祖)、丘集熙(祖父)、梁伯聪(外祖父)、丘成栋(弟弟)、丘明诚(儿子)、丘正熙(儿子)
性别:男
籍贯: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
国籍:美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49年4月4日
出生地:广东汕头
教学职称:教授
父亲:丘镇英
配偶:郭友云
学历:博士
人物经历
1949年,出生于汕头,同年随父母迁往中国香港。14岁时,父亲离世,家境清贫,母亲克服种种困难供其上学。在中国香港培正中学就读时勤奋钻研数学,成绩优异。
1966年,考入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
1969年,提前修完大学四年课程。
美国经历
1969年,他的突出成绩和钻研精神为当时的美籍教授萨拉夫所赏识,萨拉夫力荐他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研究生。他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
1971年,获博士学位。后在斯托尼布鲁克的纽约州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校任教,并为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终身教授。在伯克利学习期间他证明了卡拉比猜想、正质量猜想,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几何分析。在伯克利分校,丘成桐得到IBM奖学金,并师从著名微分几何学家陈省身。到伯克利分校学习一年后,丘成桐便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文中巧妙地解决了当时十分著名的“沃尔夫猜想”。他对这个问题的巧妙解决,使当时的世界数学界意识到一个数学新星的出现。
1976年,丘成桐被提升为斯坦福大学数学教授。
1978年,他应邀在芬兰举行的世界数学大会上做题为《微分几何中偏微分方程作用》的学术报告。这一报告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前后微分几何的研究方向、方法及其主流。这之后,他又解决了“正质量猜测”等一系列数学领域难题。丘成桐的研究工作深刻又广泛,涉及微分几何的各个方面,成果累累。
1981年,他32岁时,获得了美国数学会的维布伦(Veblen)奖——这是世界微分几何界的最高奖项之一;
1982年,他被授予菲尔兹(Fields)奖章——这是世界数学界的最高荣誉。
1989年,美国数学会在洛杉矶举行微分几何大会,丘成桐作为世界微分几何的新一代领导人出任大会主席。
回国经历
1979年,受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华罗庚的邀请,丘成桐第一次回国作学术访问。
1993年,丘教授返回母校中国香港中文大学,领导成立中大数学科学研究所,同时担任研究所所长,带领研究工作,并定期回港教学及指导研究生。
1994年,荣获克劳福(Crawford)奖。
1996年,丘成桐推动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建立,仿照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模式运行,形成了一个顶尖的代数算数几何研究团队。
1998年,发起并组织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评选有华人菲尔兹奖之称的“晨兴数学奖”,邀请国际知名数学家担任评委,发掘数学新星。
2003年,出任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2010年,获得沃尔夫数学奖,这是在阿贝尔奖出现前最接近诺贝尔奖的奖项,是数学界的终身成就奖。丘成桐
丘成桐是公认的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工作深刻变革并极大扩展了偏微分方程在微分几何中的作用,影响遍及拓扑学、代数几何、表示理论、广义相对论等众多数学和物理领域。他致力于解决广义相对论和弦理论所引起的数学问题。他在微分几何中系统地发展了偏微分方程的方法。凭借这些方法,他解决了卡拉比猜想,并因此于1982年获得菲尔兹奖。他亦以此解决了埃尔米特(或称“厄米”)杨-米尔斯联络的存在性(与乌伦贝克合作),以及透过极小曲面理论解决正质量猜想(与舍恩合作)。他引入几何方法解决广义相对论中的重要问题,譬如舍恩-丘的黑洞存在定理和广义相对论中拟局部质量的内在定义。解决Calabi猜想, 即一紧Kahler流形的第一陈类≤0时,任一陈类的代表必有一Kahler度量使得其Ricci式等于此陈类代表。这在代数几何中有重要的应用。
与萧荫堂合作证明单连通Kahler流形若有非正截面曲率时必双全纯等价于复欧氏空间, 并给Frankel猜想一个解析的证明。
在各种Ricci曲率条件下估计紧黎曼流形上Laplace算子的第一与第二特征值。
1976年解决关于凯勒-爱因斯坦度量存在性的卡拉比猜想,其结果被应用在超弦理论中,对统一场论有重要影响。第一陈类为零的紧致凯勒流形称为卡拉比-丘流形,在数学与弦论中都很重要。作为应用,丘成桐还证明了塞梵利猜想,发现Miyaoka-丘不等式。丘成桐对c1> 0 情形的凯勒-爱因斯坦度量存在性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猜想了它与代数几何中几何不变量理论意义下的稳定性的关系。这激发了Donaldson 关于数量曲率与稳定性等一系列的重要工作。
与郑绍远合作证明实与复的Monge-Ampère 方程解的存在性,并证明高维闵科夫斯基问题,拟凸域的凯勒-爱因斯坦度量存在性问题。
丘成桐开创了将极小曲面方法应用于几何与拓扑研究的先河。通过对极小曲面在时空中行为的深刻分析,1978年他与R.舍恩合作解决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正质量猜想。
丘成桐与Karen Uhlenbeck 合作证明了任意紧致凯勒流形上稳定丛的Hermitian-Einstein 度量的存在性,推广了Donaldson 关于射影代数曲面,以及Narasimhan 和Seshadri 关于代数曲线的结果。
丘成桐与Meeks 合作解决了三维流形极小曲面一个著名的问题,即一条极值约当曲线的极小圆盘的Plateau 问题的Douglas 解,当边界曲线是一个凸边界的子集,那么它在三维空间中是嵌入的。他们接着证明这些嵌入极小曲面在有限群作用下是等变的。他们的工作与Thurston 的工作相结合,可以推出著名的史密斯猜想。
丘成桐与连文豪、刘克峰合作证明了弦论学家提出的著名的镜对称猜想。这些公式给出了用对应的镜像流形上的Picard-Fuchs 方程表示的一大类卡拉比-丘流形上有理曲线数目的显式表达。
丘成桐与刘克峰、孙晓峰合作证明曲线模空间上各种几何度量的等价性,被国际学术界命名为刘孙丘度量。
1984年与Uhlenbeck合作解决在紧Kahler流形上稳定的全纯向量丛与Yang-Mills-Hermite度量是一一对应的猜想,并得出陈氏的一 个不等式。
丘成桐正研究的镜流形, 是Calabi-丘流形的一特殊情形, 与理论物理的弦理论有密切关系, 引起数学界的广泛注意等等。
学术论文
1970-2019年,共发表论文528篇,引用量13982次,论文涉及30多个领域方向。其中11篇论文出版发表在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数学新进展》,8篇论文出版发表在Annals of Mathematics《数学年刊》世界顶尖数学杂志。
2013-2019年,丘成桐教授发表的学术论文共计204篇, google scholar引用量17868次,引用排名中当今世界最著名二十位数学家中,丘成桐居前三名。2013-2019年6年论文中:
2013年和2016年各有1篇论文出版发表在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数学新进展》上;
2015年与陈伯宁教授、王慕道教授一同发表的文章“Conserved quantities in general relativity: from the quasi-local level to spatial infinity”,被公认为是数学物理方向取得又一重大进步;
2017年,丘成桐教授与Benjamin Allen、Gabor Lippner、Martin Nowak等国外学者,在《自然》期刊上发表了题为“Evolutionary Dynamics on Any Population Structure”的动态演化经典论文,首次提出运用计算随机游走合并次数的演算法来预测不同群体结构合作的可能性。
其他领域
丘成桐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也因此被聘为哈佛大学物理学的终身教授,成为哈佛大学有史以来兼任数学系教授和物理系教授的唯一一人。丘成桐教授在工程学的各个分支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这些学科包括控制论、图论(应用到社会科学)、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三维图像处理,丘成桐在这些方面已经发表了几十篇重要的论文,多次被工程学大会邀请做重要演讲和大会报告。
人才培养
从1984年起至2021年,丘成桐先后招收了十几名来自中国的博士研究生,为中国培养微分几何方面的人才。据2023年7月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官网显示,丘成桐直接培养指导的博士超过70名,亦培养了同样数目的博士后开展科研工作。其中杰出代表包括Richard Schoen(获得2017年沃尔夫数学奖)、施皖雄、王慕道、李骏、梁迺聪、刘克峰、田刚、曹怀东、李思等。
对中国贡献
关心中国数学事业
丘成桐对中国的数学事业一直非常关心。
从1984年起,他先后招收了十几名来自中国的博士研究生,要为中国培养微分几何方面的人才。他的做法是,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特殊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领会数学的精辟之处。他的学生田刚,也于1996年获得了维布伦奖,被公认为世界最杰出的微分几何学家之一。
丘成桐
丘成桐教授是第一位荣获菲尔兹奖的华裔人士。他热心于帮助发展中国的数学事业。自1979年以来多次到中国科学院进行高质量的讲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微分几何》,内容主要是他的研究结果。他还直接指导培养中国的数学博士生,至今已有10余人,成绩显著。1994年6月8日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虽然丘成桐是在中国香港长大的,但他出生于中国大陆,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坚信帮助中国推动数学发展是自己的责任。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后,丘成桐受到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邀请,于1979年访问中国。
为了帮助发展中国数学,丘成桐想尽了各种办法,与他钻研数学问题颇为相似。他培养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建立数学研究所与研究中心,组织各种层次的会议,发起各种人才培养计划,并募集大量资金。
建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
丘成桐建立的第一个数学研究所是1993年成立的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研究所。第二个是1996年建立的北京晨兴数学中心。中心建立与运作的大部分经费都是丘成桐从中国香港晨兴基金会筹得的。第三个是建立于2002年的浙江大学数学科学中心。第四个2009年建立的清华大学数学研究中心。
丘成桐是这三大研究机构的主任,经常例行工作视察,作报告,指导学生,组织学术会议与暑期学校等。除了这三个研究中心,丘对于中国台湾理论科学中心的建立以及中国台湾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97年,他受中国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校长刘炯朗邀请,作为讲席教授访问一年。若干年后,他建议已是中国台湾国家科学委员会主席的刘炯朗,建立理论科学中心。正式成立是在1998年。他担任理论科学中心顾问委员会主任直到2005年。
发起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
为了增进华人数学家的交流与合作。丘成桐发起组织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会议每三年一届。除了邀请报告外,还邀请几位非华裔数学家作晨兴讲座。每次大会的焦点是颁发晨兴数学奖,陈省身奖。第一届大会于1998年12月12-18日在北京晨兴数学中心召开。来自世界各地华人数学家的反响与支持非常热烈,有400多人与会。这是第一次在中国举行的重要数学国际会议。第二届大会于2001年在中国台湾召开,第三届大会2004年在中国香港举行,第四届大会2007年在浙江大学举行,第五届大会于2010年在清华大学举行。第六届大会于2013年在中国台湾大学举行。从第三届大会开始正式设立面向大学生,硕士与博士生的新世界数学奖。
设立基金会和奖项
2003年9月15日,丘成桐在蕉岭设立“丘成桐奖教奖学基金”,每年捐资1万元人民币作为蕉岭中学高考奖学金。
为了激发中学生对于数学研究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和发现年轻的数学天才,2004年,丘成桐首先在中国香港成立了面向中国香港中学生的两年一届的“恒隆数学奖”。
2005年,为了支持中国香港学校的通识教育,让学生和大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丘成桐拿出200万港币在母校中国香港中文大学设立了“丘镇英基金”,基金利息作为中国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和哲学系邀请国际知名的文学、史学及哲学大师访港,以及学生交流的经费。
2007年,丘成桐先生成立“丘镇英基金”,纪念父亲对崇基书院的贡献和对自己的培养,同时更为继承父亲“融合中国和西方文化”的愿望,支持和邀请世界顶尖级数学家来华举办讲座和从事学术研究;7月26日,由丘成桐个人捐资成立、以他父亲的名字命名的中科院晨兴数学中心丘镇英基金会,种子基金为1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邀请杰出的数学家来晨兴作研究、演讲等。
2008年,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正式成立。
2010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正式设立。
2013年,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正式设立。
2015年3月,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在清华大学揭牌成立;10月11日,丘成桐在梅州市蕉岭县联谊,并和蕉岭县商定在蕉岭成立丘成桐奖教奖学基金。
2018年5月,清华大学增设“丘成桐数学英才班”;12月22日,卡拉比-丘理论发展40年国际会议在广东梅州市蕉岭县举行。包括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在内的百余位国际顶尖数学家齐聚一堂,共话“卡拉比-丘”理论发展。会议期间,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蕉岭县人民政府分别签署了《关于开展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工作的合作协议》和《蕉岭县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合作备忘录》,并举行了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揭牌仪式,卡拉比—丘成桐空间雕塑落成剪彩仪式。丘成桐宣布设立丘镇英奖学金和若琳奖学金,每年资助10名考入全国排名前20大学的蕉岭中学生。
2020年11月28日,卡拉比—丘(梅州蕉岭)数学大会在蕉岭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开幕式上举行了丘成桐院士藏品捐赠,首届丘镇英、若琳奖学金颁发仪式,为卡拉比—丘实景天象馆项目命名挂牌,“粤港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指定会议地点”、“粤港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梅州分中心办公室”、“广东省数学学会指定会议地点”挂牌,举行“卡拉比-丘数学小镇”启动仪式。
202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将推出“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面向全球招收百名优秀中学生。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称号 | 授予单位 |
---|---|---|
1975年—1976年 | 斯隆研究奖 | 斯隆基金会 |
1979年 | 加州年度科学家 | 加州科学中心 |
1980年 | 古根海姆奖 | 古根海姆基金会 |
1981年 | 维布伦几何奖(Veblen Prize) | 美国数学学会 |
1981年 | 卡蒂奖(Carty Prize) | 美国国家科学院 |
1981年 |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 香港中文大学 |
1982年 | 菲尔兹奖(Fields Medal) | 国际数学家大会 |
1982年 |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 |
1983年 | 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 | 美国纽约科学院 |
1984年 | 美国100位40岁以下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 | 《科学文摘》 |
1984年 | 中央研究院院士 | 中央研究院 |
1985年 | 麦克阿瑟奖(MacArthur Fellowship) | 麦克阿瑟基金会 |
1987年 | 哈佛大学名誉博士 | 哈佛大学 |
1991年 | 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奖 | 洪堡基金会 |
1993年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美国国家科学院 |
1993年 | 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 美国科学促进会 |
1994年 | 克拉福德奖(The Crafoord Prize) | 瑞典皇家科学院 |
1994年 |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中国科学院 |
1997年 |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 美国总统 |
1997年 | 台湾交通大学荣誉博士 | 台湾交通大学 |
2000年 | 台湾清华大学荣誉博士 | 台湾清华大学 |
2003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03年 |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 俄罗斯科学院 |
2003年 | 浙江大学名誉博士 | 浙江大学 |
2004年 | 香港科技大学荣誉博士 | 香港科技大学 |
2005年 | 意大利林琴科学院外籍院士 | 意大利林琴科学院 |
2005年 | 台湾大学名誉博士 | 台湾大学 |
2008年 | 印度科学院外籍院士 | 印度科学院 |
2010年 | 全美亚裔工程奖杰出科技奖 | 美洲中国工程师学会 |
2010年 | 沃尔夫数学奖 | 沃尔夫基金会 |
2010年 | 台湾成功大学名誉博士 | 台湾成功大学 |
2011年 | 滑铁卢大学荣誉数学博士 | 滑铁卢大学 |
2012年 | 美国数学学会首届会士 | 美国数学学会 |
2012年 | 广州市荣誉市民 | 广州市人民政府 |
2018年 | 马塞尔·格罗斯曼奖(Marcel Grossman Award) | 第15届马塞尔·格罗斯曼会议 |
2019年 | 香港科学院名誉院士 | 香港科学院 |
2019年 | “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 2018-2019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组委会 |
2019年 | 2019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 | 中国新闻社 |
2023年 | 哥伦比亚大学荣誉博士 | 哥伦比亚大学 |
2023年 | 邵逸夫数学科学奖 | 邵逸夫奖基金会 |
2023年 | 广东省友谊奖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参链: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0年 |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名誉委员 |
1989年 | 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员 |
1989年 | 美国国家科学院数学科学委员会成员 |
2004年 | 华东师范大学名誉教授 |
2009年 | 西北大学名誉教授 |
2010年 | 三亚国际数学论坛组委会主席 |
2016年 | 东南大学名誉教授 |
2020年 | 南京应用数学中心主任 |
2022年 | 江苏国家应用数学(东南大学)中心名誉主任 |
2022年 |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诗教基地名誉顾问 |
2023年 | 首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主席 |
南开大学名誉教授 | |
复旦大学名誉教授 | |
大连理工大学名誉教授 | |
北京大学名誉教授 | |
《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主编 | |
《Advances in Theoretical Mathematics and Physics》主编 | |
《Dynamics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主编 | |
《Communications in Number Theory and Physics》主编 | |
《Asi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主编 |
个人生活
1976年,丘成桐与中国台湾应用物理学家郭友云结婚。
家庭生活
丘成桐原籍广东蕉岭,父母都是广东梅州的客家人。
父亲丘镇英在广东省的蕉岭县长大,母亲是梅县人,在家中以客家话交谈。祖父丘集熙曾做过丘逢甲的幕僚,并创办学校和行医。丘成桐的父亲丘镇英是一位哲学教授,曾在中国香港香让学院及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崇基学院任教。父亲经常要求儿子背诵古文诗词。丘成桐的母亲梁若琳,是梅城最后一位秀才梁伯聪之女,出身于红杏坊的书香门第,未出闺门就受到传统中华文化的熏陶,后来时常规劝与告诫子女不可对做人准则有任何逾越,希望他们将来名留史册。这样的激励,伴随了丘成桐的成长,丘成桐后来的刻苦自励与其父母良好而深刻的影响不无关系。父亲离世那年,丘成桐才14岁。为了缓解悲伤,他发愤苦读,还当起了家教,以维持家里的生计。由此家境陷入赤贫,还背负债务。有亲戚建议让孩子们辍学,养鸭子贴补家用,但43岁体弱多病的母亲梁若琳断然拒绝,毅然承担起家庭的重负。年逾古稀的母亲去世后,丘成桐回忆当年为了赶功课,睡眠不足,还要早起上学,母亲叫他起床的声音,既温柔又不忍。
人物关系
高祖:丘创兆
祖父:丘集熙(镇平县督学、清代秀才)
外祖父:梁伯聪
父亲:丘镇英(哲学教授)
母亲:梁若琳
弟弟:丘成栋
妻子:郭友云(中国台湾物理学家)
儿子:丘明诚、丘正熙
兴趣爱好
丘成桐喜好中国古典文学,少年时就喜欢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也喜爱阅读《史记》《汉书》等历史书籍。
回乡访问
丘成桐教授分别于1979年、2003年、2015年、2018年四次回家乡梅州市蕉岭县访问讲学,探亲祭祖。
2020年11月27日,丘成桐院士回到家乡蕉岭县文福镇羊岃村,参加福寿堂、羊岃力田草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授牌和镇英园揭牌仪式。镇英园以丘成桐院士父亲丘镇英先生的名字命名。
人物评价
即使在哈佛,丘成桐一个人就是一个数学系。(国际数学大师、阿贝尔奖获得者辛格 评)
丘成桐教授毫无疑问是当今世界的领袖数学家之一。每次与他的谈话都会生出一些全新的、了不起的思想或非凡的问题。(代数几何学家F·博戈莫洛夫 评)
丘成桐
数学王国的凯撒大帝。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美国《纽约时报》 评)丘成桐的故事就是展示中国的一个窗口,通过他可以看到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传统的国家,欲与现代科学结合在一起,如果这种交融获得成功,那么最后可能就会重塑世界科技的平衡。(美国《纽约时报》 评)
短短的一篇文章,就已经充分体现了丘成桐对中国经典文学著作的自如引用。“丘先生的古文功底哪怕是中文系教授也没几个人比得上,若这是一篇高考作文,估计也能得满分了。”(前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 评)
丘成桐先生是一个数学天才,是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乐 评)
他的勤奋,我们做学生的实在很难赶得上。(中科院院士李骏 评)
人物争议
2006年6月,丘成桐教授宣布,“中国科学家朱熹平与曹怀东破解百年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然而,9月1日晚,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丁伟岳,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帖质疑“庞加莱猜想是由中国科学家彻底破解”:“丘成桐教授是几何分析公认的世界级权威,他不会不知道当时国际上许多数学家认为:俄国数学家佩雷尔曼已经解决了庞加莱猜想。他的宣布似乎是在与众多的同行背道而驰。”
在丘成桐宣布朱熹平和曹怀东成为破解庞加莱猜想的“最后封顶者”时,国内媒体欢声雀跃,但国际数学界一片缄默。朱熹平本人也小心翼翼:“现在还不能说成功,还需要经过很多人的检验、推敲。”
7月初,“中国科学家朱熹平与曹怀东破解庞加莱猜想”遭受多方质疑。对此,丘成桐愤愤不平。
8月22日,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幕,曹怀东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科学家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破解庞加莱猜想的。然而,在国际数学家大会的首场报告中,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认为,庞加莱猜想已被真正解决,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的3篇论文为证明庞加莱猜想给出了完整和正确的方法。
8月30日,国际数学家大会落下帷幕。据来自新华社的消息:美国数学家摩根和汉密尔顿在本届大会上演讲时都宣称,佩雷尔曼已证明了庞加莱猜想。
轶事典故
丘成桐
丘成桐在1976年对卡拉比猜想的证明阐明了“万有理论”所要求的十维时空大部分都卷曲起来,消失于现在被称为卡拉比-丘空间的视野之外。1973年,丘成桐又证明了另外一个关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重要结果:爱因斯坦方程的任何解都必须具有正能量。从此,丘成桐开始了他跨学科的研究生涯,也因此与史蒂芬·霍金结成好友。1978年,丘成桐与霍金第一次见面。已经声名远扬的霍金,怀着很大的兴趣,认真倾听了丘成桐解释正在做的爱因斯坦猜想(正质量猜想),这个理论跟霍金的黑洞研究有直接关系。此后开始了两人长达三十多年的友谊。由于对霍金的钦佩,丘成桐两次邀请霍金来中国。他这样描述霍金:“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虽然有残疾,但还可以活动,话也还能讲得出来。10年后再见到他时,他几乎完全不能动了,话也讲不出来。在这样情形下能战胜残疾,进行思考,我觉得这个人有无比的勇气,很值得尊重。他必须有无比的毅力、无比的集中、无比的兴趣才能做自己的学问。他的学问是第一流的,年龄已经七十多岁了,这样的年纪还在做很好的学问,我觉得很值得佩服。他很风趣,也很认真,人家请他看的文章他也真的去看,不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很多身体好的数学家,都没有他这么负责任。他也很有天赋,很多数学家或者物理学家都比不上他。”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