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旭华
黄旭华
黄旭华(1926年3月-),汉族,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籍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学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核动力潜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原所长,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主要从事核动力潜艇研究。1965年,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某研究所研究员;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17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全国敬业奉献模范;2019年,荣获共和国勋章;2020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7年,《誓言无声铸重器 黄旭华传》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20年,《此生属于祖国 功勋科学家黄旭华的故事》在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人物经历
3 荣誉记录
4 社会任职
5 个人生活
6 轶事典故
7 社会影响
8 语录名言
9 人物评价
10 人物纪念
11 相关作品
基本信息
中文名:黄旭华
籍贯:广东海丰县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主要成就:201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
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出生地:广东省汕尾市(客家人)
毕业院校:国立交通大学
担任职务: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
专业:造船系
原名:黄绍强
性别:男
代表作品:中国第一代核潜艇
职业:核潜艇设计师
主要荣誉:2019年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本名:黄绍强
研究领域:核潜艇研究设计
教育背景:国立交通大学
人物关系:李世英(妻子)、黄义林(父亲)、曾慎其(母亲)、黄燕妮(女儿)、黄峻(儿子)
原籍: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新寮村
出生时间:1924年2月24日(一说1926年3月12日)
人物经历
黄旭华
黄旭华带领设计人员搞出了比常规流线型潜艇水下阻力更小的水滴形潜艇,同时解决了核潜艇的操纵性问题。国外的技术封锁加大的研发的困难程度。某国为加强导弹发射时艇身的稳定性,专门设计了一节舱来安放一个重达65吨的大陀螺,水下空间异常珍贵,占用了潜艇的黄金空间。经过反复计算、分析、研究,通过调整核潜艇内设备布局,黄旭华团队解决了65吨大陀螺的问题,为潜艇节省了空间,而且摇摆角,纵倾角、偏航角、升沉都接近于零。交付使用
从1970年到1981年,中国陆续实现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74年8月1日(建军节)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1988年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又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报复力量的国家。
深潜实验
2013感动中国颁奖典礼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水下300米,水下300米时,核潜艇的艇壳每平方厘米要承受30公斤的压力,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荣誉记录
社会任职
黄旭华
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曾任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以及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名誉所长等职。个人生活
家庭成员
父亲:黄义林(又名黄育黎、黄树榖),出生于揭阳县玉湖镇新寮村。母亲:曾慎其,出生于揭西县五经富镇水门。
妻子:李世英,1956年与同事黄旭华结婚。
子女:黄燕妮、黄峻等
黄旭华的祖父是清朝的武秀才,他的父亲也略通武术。黄旭华幼时练过套路,中年又学过长拳、习过太极,晚年他又依据自己的身体特点,结合长拳与各派太极的特点,自创了一套拳法,每天晨起研习,风雨不辍。
父亲黄义林(又名黄育黎、黄树榖),出生于揭阳县玉湖镇新寮村。母亲曾慎其,出生于揭西县五经富镇水门,俩人都是医生,1919年从汕头福音医院医士学校毕业后,到海丰县(今汕尾市红海湾试验区)田墘镇开办医务所。
感情生活
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家人遭难他未能照顾、父兄逝世他没有送行,困窘批斗不堕其志、委屈误解不鸣其冤,舍小家顾大家,终以其铸就的国之重器换来家人的理解和敬佩。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1956年,黄旭华与同事李世英结婚。 1957年,黄旭华的大女儿黄燕妮出生。 1962年底,李世英调到北京,一家人团聚。黄旭华的二女儿出生时,因葫芦岛生活困难,李世英忍痛将孩子送到上海外婆家。1973年,黄旭华的三女儿黄峻出生。
社会生活
在20世纪40年代末的“国立交通大学”校园里,黄旭华喜欢打球、音乐、舞蹈。1947年,在去南京请愿的“护校”运动中,黄旭华指挥大家唱《国际歌》《马赛曲》。当看到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和腐败后,黄旭华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把“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你要吃饭得做工哟,没人给你做牛羊”这首当时的“流行歌曲”,改编为“解放区哟好地方……”教同学们唱。
黄旭华会吹口琴、拉二胡、打扬琴。他自称“看五线谱不太行”,但五六岁时就熟悉简谱,随手拿起一个新歌的简谱,他都能唱出来。
轶事典故
黄旭华
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长期以来,黄旭华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实际上是干什么的,也由于研制工作实在太紧张,从1958~198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海丰探望双亲。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逐渐“曝光”,亲友们才得知原委。1988年南海深潜试验,黄旭华顺道探视老母,95岁的母亲与儿子对视却无语凝噎,30年后再相见,62岁的黄旭华,也已双鬓染上白发。面对亲人,面对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
艰苦朴素
他的办公室里没有空调,分房时挑了没人要的顶层,夏季室内温度经常达到39.5摄氏度,直至2005年,他才在家里装了一台空调。黄旭华没有专车,所里最好的两辆小车是买了几年的“桑塔纳”。黄旭华名片上面只有分机号码。
社会影响
科学基金武汉科普发展公益基金
2021年7月29日,“武汉科普发展公益基金”成立,黄旭华捐款100万元。黄旭华的捐赠将重点面向武昌区青少年,组织开展中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推进科技创新进校园,组织开展“专家院士进校园”等特色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
2021年10月28日,黄旭华向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捐赠1100万元个人所获奖金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以助力更多优秀人才为装备研制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遵照黄旭华意愿,设立“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制定了《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管理办法》,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据了解,奖励基金每两年评选一次,用于奖励为推动装备研制事业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
语录名言
我是总师,不仅仅要为这条艇负责,更重要的是要为艇上170个乘试人员的生命安全负责。
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人物评价
图为黄旭华与青年科技工作者在一起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感动中国颁奖词)
他头发花白、身板硬朗,说起话来中气十足、思路清晰。浓浓的潮汕口音,将我们带回90多年前的南粤大地。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得淡如水,是中国知识分子最优秀的一群,他们就是鲁迅先生所讲的——“中国的脊梁”。(湖北日报评)
为祖国做贡献而默默无闻的人,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核潜艇,一旦结缘就是一生。没条件创造条件,搞科研不等不靠。爱岗敬业,以身试险开先例。传道育人 当好“场外指导”。黄旭华寄语青年一代,高精尖是买不来、求不来的,只能立足国内、自力更生。他希望年轻人勤于奋斗,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新华网评)
黄旭华的一生,就像在水底的核潜艇一样,寂静无声,默默地为国家的安全保驾护航、奉献一生,激励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砥砺前行,再创佳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西部文明播报 评)
黄旭华是国防科技战线上无数无名英雄的缩影,一旦“许国”,便隐姓埋名、无声奉献。黄旭华和老一代核潜艇人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完美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这种精神必将感召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献身国防科技事业。 (新华网 评)
黄旭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为国家利益隐姓埋名、默默工作,60多年来潜心技术攻关,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共和国勋章颁授现场评语)
人物纪念
人物雕像
2021年10月28日,黄旭华的汉白玉雕像被安放在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的院士广场。
黄旭华院士塑像在汕尾华附落成
2022年5月16日,华师附中汕尾学校举行黄旭华院士塑像揭幕仪式。相关作品
2021年9月26日,由郑晓龙任总导演,以黄旭华(黄晓明饰)等8位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故事切入的电视剧《功勋》,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7个平台播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